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负责人苏菁说:传统车厂认为汽车的基座是车,在车辆的基础上试图将计算机嵌进去。而我们认为汽车的基础是计算机,车是计算机控制的外设。本质看法不一样,会导致所有事情看法都不一样。
持这种想法的并非一人,这段话代表了身处信息技术领域的人对传统汽车领域的基本认知。
从信息技术领域进入汽车领域,方案设计中必然带有信息技术的思路,IT产品的一些特性也将带入汽车里。一些在IT领域很常规的特性,和一些在信息领域无关痛痒的小缺陷,到了汽车领域可能就成为致命的缺陷。
计算机的外设是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绘图仪等设备,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用的最多的办法就是重启,多数情况下,这个办法非常见效。重启就是初始化,用这种手段排除了一些软件错误,重启过程中,这些外设将中断工作,用户完全可以接受。
就在几天前,一位某国外知名电动车的用户反映:“在行驶途中自己车的前备箱、后备箱和车锁会自动反复解锁、落锁,售后说重启就可以解决,当时重启之后也确实解决了这个问题。”
然而另一件事就不那么幸运了。这是2019年发生的事。根据一张网络截图显示,某网友亲戚驾驶某来电动车在长安街行驶时,车辆显示系统升级,于是车主挂P档升级,在1个多小时的升级过程中,车辆黑屏,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即使车窗也无法摇下。
常识告诉我们,汽车系统升级要在4S店内进行,能在路上启动升级动作的汽车,显然是IT技术人员做出的产品。
信息技术公司大规模地进入汽车领域,从特斯拉到蔚来、理想、小鹏,还有现在的华为,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热闹非凡,正在成为资本的盛宴,然而他们无一不是在用信息化思路造车,由此带来的隐患不容忽视。
无论如何,汽车最本质的作用就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将人或者货物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
这就要求,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智能电动汽车,不管网络情况如何,不管软件情况如何,都不能失去汽车的基本功能,在没有软件干预的情况下都能够实现基本的驾驶功能。
那些用信息化思路造车的人,有人得意地认为,传统车企在造汽车的肉身,而信息技术公司是在打造汽车的灵魂。
这一说法没错,原本传统汽车的灵魂是司机,现在要转交到智能驾驶软件手里,机器的感知能力和计算能力远超人类,但是机器一旦出错,后果也将远超人类驾驶员造成的损失。
由此,监管部门应该立法,限定智能辅助驾驶的使用范围,设置国家级新技术背景下的汽车测试的封闭环境,对于新增加的功能,强制测试通过一项开放一项;还需要强制配置行业标准的硬件防火墙,在极端情况下能够脱离软件系统,实现正常的转向、刹车、开门、开窗等关键功能。
面对一个新兴市场,兴奋的资本总是激进而短视,自动驾驶技术目前还不成熟,一旦装车就没有办法限定用户是否使用,这时候需要的是一盆冷水。
监管部门先于技术发展制定出前置规范,以保障行人、驾驶员、乘客和其他车辆及人员的安全,才能保障智能电动汽车的长期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网址: http://www.xxjlcl.cn/zonghexinwen/2021/0422/1577.html
信息记录材料投稿 | 信息记录材料编辑部| 信息记录材料版面费 | 信息记录材料论文发表 | 信息记录材料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信息记录材料》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