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黄显功:尺牍文献的源流与研究

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尺牍作为一种文体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文本形态之一,也是最具有社会性的文本创作形式。现今所存世的中国尺牍文献主要有考古实物、尺牍原件和帖与印本中的尺牍资料。 一 中国的


尺牍作为一种文体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文本形态之一,也是最具有社会性的文本创作形式。现今所存世的中国尺牍文献主要有考古实物、尺牍原件和帖与印本中的尺牍资料。

中国的尺牍文献源远流长,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相互交往的社会需求和文字的出现而产生的书面交流形式。早在远古时代,当人们的口头交流不能满足人际交往的客观需要时,出现了具有记录信息意义的实物载体。民族学调查所发现的结绳、刻木等材料,可视之为人类早期信息传递的一种实物交互形式的孑遗。当文字的使用和人际跨域沟通日益频繁时,书面交流日益成为人们重要的沟通形式,并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刘勰曾说:“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文心雕龙·书记》)此论虽未说明尺牍的源头,但指出了上古时期公文尺牍流行的时代特征。我们从《左传》中的《叔向使贻子产书》、《郑子家遗赵宣子书》、《子产遗范宣子书》中可得到见证。

中国尺牍的源头至今未能确考,但“目前发现最早的书信实物是1976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四号秦墓出土的士卒黑夫与惊写给衷的家信”。这两封写在木牍上的信,完整的一块长23.1厘米、宽3.4厘米、厚0.3厘米;另一块残缺的木牍长17.3厘米、宽2.6厘米、厚0.3厘米。据考证,这两件尺牍均写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

由此可见,在纸张尚未使用之前,古人写信采用竹片、木片为载体,竹片叫“简”、木片叫“牍”,或“札”,长约一尺,“尺牍”之称于是成为书信的代名词。“尺牍”一词首见于汉代,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评论孝女缇萦上书救父的故事时曾说:“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这种以实物载体为状语形成的名词在我国通行了两千余年,衍生了一系列不同的别称,如尺素、尺书、尺翰、尺锦。在特定环境下,尺牍还有众多不同的誉称和代称。在叶新华所编《旧体书信用语简编》一书中收录了许多此类词语。按尺牍收受对象的不同,其“书札之名,不一而足。其施之上者,曰奏记、曰上书、曰启、曰笺,自敌以下曰简、曰帖、曰教,其上下通用曰状”。自汉以来,尺牍之作呈现从公牍向私人发展的趋势。私人互通书札和家书的增多表明尺牍的社会性功能得到了人们的认同,成为人际交往的工具之一。但秦汉时期见之于记载的尺牍文献只有少量名篇依附于史籍而得以传世。实物原件只有少量的考古发现,如在《居延新简》、《敦煌汉简》、《居延汉简甲乙编》和敦煌汉代县泉置遗址帛书中有简帛书信文献著录。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尺牍文体地位的确立,尺牍的文献价值也相应地在文献史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之后尺牍的收录、编纂、刊刻才成为一种主动的文献整理行为,使之从私人领域扩展到公共空间。从《文选》的零散名篇到北宋的个人尺牍专集,从个人文集中的尺牍专类到同人师友的尺牍总集,从模刻历代前贤尺牍手迹的刻帖到历代尺牍选编,尺牍文献蔚为大观,名篇纷呈,在中国文学史、艺术史、社会史上,均占有独特的地位。

尺牍作为文体而形成的文献类型,是我国自古以来数量十分丰富的文献专题,它是历代被人们整理出版和收藏的对象。在传统的文献编纂学实践和目录学中,尺牍文献的类目与名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对此类文献的认识。

文献的整理取决于该类型文献存世的状况和人们对此价值的认识。在“书介弥盛”的春秋时期,尺牍并未得到有效保存,见之于文献记载的数量十分有限。在汉代,虽然尺牍创作日渐普遍,但还未对尺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文学的空前繁荣,纸张使用渐广,书写媒介的转变促进了尺牍的应用性与文学性发展,文献的社会价值日益得到体现,其独立文体的确立为建构尺牍文献整理创造了基础。刘勰是我国古代最早从文体论的角度论述尺牍文献流变与时代特征的学者,在《文心雕龙》中已将尺牍归入“书记”类,形成了早期的尺牍文献类目概念。在中国古代最早的文章总集《文选》中,尺牍的分类更加精细。在该书所列赋、诗、骚、诏、册、令等38类文章中,有“书”为尺牍专类,其他如表、上书、启、笺、奏记中也有与尺牍相同或相类的文章。萧统的《文选》编纂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分类体系的初步建立,在中国古代总集目录中首创尺牍文献专类,为后世的尺牍编纂创立了体例。之后,我国历代编辑的文选类读物中,尺牍成为一种常见的类别。如宋代《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中收录宋代的表、笺、启、状、制诰、奏状、奏札、万言书、书、札子、迭幅、慰书等各类文体近40种,尺牍与之并列。在后世影响很大的姚鼐《古文辞类纂》和曾国藩《经史百家杂抄》中,尺牍也成为必选的文章,前者分为13类,其中有“书说”类,后者分为著述门、告语门、记载门三大类,在告语门下有“书牍类”,并注明:“同辈相告者……后世曰书、曰启、曰移、曰牍、曰简、曰刀笔、曰帖,皆是。”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出版吴曾祺编《涵芬楼古今文钞简编》所列“书牍类”,细分为14目:曰书、曰上书、曰简、曰札、曰帖、曰札子、曰奏记、曰状、曰笺、曰启、曰亲书、曰移、曰揭,其余为附录。可见,尺牍因致受双方的身份不同和功用的差异,名目多样。

文章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网址: http://www.xxjlcl.cn/zonghexinwen/2020/0806/509.html

上一篇:鲁班BIM平台合作案例|增城区东西大道建设工程
下一篇:无笔试,待遇好!濉溪这个产业园招13人

信息记录材料投稿 | 信息记录材料编辑部| 信息记录材料版面费 | 信息记录材料论文发表 | 信息记录材料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信息记录材料》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