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学旅行
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全国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2014年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在会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特别是近几年,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中小学教育研究课题,它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上呈现出跨学科的功能作用,影响也越加广泛和深刻。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研学旅行的范畴里,几乎每一学科的教学都能找到与研学旅行相对应的教育功能,由此以研学旅行为手段进行跨学科整合成为了可能。
“研学旅行”其实就是分成“研学”和“旅行”两部分所构成。所谓的“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课程知识以外,还必须走出户外,将课本知识与户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既是锻炼了自己,又丰富了课堂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非常正面的教育作用。古代士人讲究“游学”,高僧“云游”悟道,他们即是在旅行的行走中不断学习和思考而成就自己的人生,因此研学旅行自古就有这样的传统,实践出真知,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统一,“教师要在研学旅行教学中渗透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疑能解。”[1]可知研学旅行之教育力量之所在。
二、研学旅行与学科的联系和实践
(一)体育学科:“研学旅行”也被称为“行走的课堂”,不管学校组织的户外考察学习或是个人的自觉游学,首先就是一场体力行走运动。学生在行走中锻炼了自身身体的素质,脑活力、肺活量和身体肌肉都被调动起来,既在行走中练就身体健康,又能愉悦身心,身体在行走中健康成长。
(二)地理学科:地理知识天然地与旅行完美契合。学生们从地理课本里所了解的山川、河流、湖泊、沙漠、城市等,都可以具体地旅行行动,亲身体验感受祖国各处的美好河山、河流的转折流向,湖泊的自然美丽,沙漠的金光闪闪以及各地城市的喧嚣和不同的人文风格。我认为地理学科是最能体现与“研学旅行”的完美结合。
(三)美术学科:美术学科对学生的写生要求,就是走出户外,感受自然的风光或乡野田间,用画笔勾勒这些自然与人文风光。学生在旅行中获突然发现“最美的地方”而将其描画于纸上,成为自己创作的作品。
(四)历史学科: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留下了非常多的历史遗址、建筑、文物等实物资料。它们或是某个古都、某个古代的名胜古迹、某个古墓,又或是这些个文物珍藏于各个城市里的博物馆里面。学生通过旅行参观这些遗址、建筑或博物馆、文物馆等,从中学习和更深入了解历史知识,感受历史的人文魅力。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在诸多学科里都承担了相当的教育功能,并且在学科的核心素养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比如研学旅行参与的各类型项目体现在道法学科上的核心素养就包含了①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的“政治认同”;②参观了解科研院所获取的“科学精神”;③参观乡村社区,走进法院了解法治工作,学生就能获取到的“法治意识”;④学生的集体性参观实践活动又能促进学生“公共参与”的精神意识。研学旅行里的户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也促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里的“地理实践力”的生产。由此观之,研学旅行是培养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三、行走中的记录
2019—2020年是短视频大爆发的一年,各大短视频平台争相发展视频流量,壮大这类 APP的应用业务,每个人都可以拿着手机刷视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由此观之,天量短视频流量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古代人游学是用笔记录走过的历史,当今时代,研学旅行之下我们用非常丰富的数码设备记录下我们的沿途感受,或用手机、或用平板电脑,甚至使用上无人机,对我们旅行中去过的地方进行拍摄记录,将其变成短视频方式,又将此视频发布于网络,或是用于课堂教学中,成为实物史料的媒体视频佐证,可以说,视频记录是“新时代游学”的必然手段。
文章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网址: http://www.xxjlcl.cn/qikandaodu/2021/0611/1992.html
上一篇:大数据交易法律关系客体解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户外自选游戏进行观察和记录
信息记录材料投稿 | 信息记录材料编辑部| 信息记录材料版面费 | 信息记录材料论文发表 | 信息记录材料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信息记录材料》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