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财政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趋势基于政务云整合的情

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财政信息基础设施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财政信息化发展迅速,已经形成全业务全过程信息化业务体系。相应地也存在个别应用系统垂直部署烟筒林立的“竖井式”信息化系

1.财政信息基础设施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财政信息化发展迅速,已经形成全业务全过程信息化业务体系。相应地也存在个别应用系统垂直部署烟筒林立的“竖井式”信息化系统,这种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存在以下不足:①单一应用系统体积庞大、功能复杂。静态地部署,硬件资源不能复用。数据相对独立,共享成本较高。应用协作困难,不灵活。被动的响应式管理。②无法动态集中计算资源进行峰值计算和复杂事务处理。无法应对大数据处理,难以适应高度综合。③个别地方设备老旧,维护困难,应用存在宕机风险。网络系统采用单机模式部署,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安全系统建设零散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不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系统安全局势。

2.财政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

财政信息基础设施存在整合到政务云的大趋势,财政信息基础设施整合到政务云后,因自身独特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技术标准要求,需要以这次政务整合为契机,采用更稳定技术、更合理的架构和更先进的运营理念,在保证财政业务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上,为财政大数据建设奠定基础,降低建设与运维成本,简化运维管理模式,实现财政业务需求的快速响应。因此财政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存在在政务云中设立资源池的需求。本文主要以IaaS 层(即基础设施即服务)分析为主,介绍在政务云中部署财政资源池。

2.1 财政云数据中心

建议分为虚拟化资源池系统和数据库主机集群系统两部分分别进行建设。其中虚拟化资源池系统采用虚拟化技术搭建,通过虚拟化软件,可对物理服务器进行池化,灵活部署业务系统。利用虚拟化技术将服务器资源虚拟化,将多台服务器的同类资源进行整合池化,并可将多台服务器组成一个高可用集群。同时对池内资源提供不间断的业务保护,确保业务全天候运行,保障业务的不间断、高效运行,实现资源的分发调度,统一运维管理,方便构建快速发展的财政信息化数据中心。存储资源池的建设是关键。存储作为基础架构核心部分,实际就是物理存储介质。该层可以被理解为一个超大的网络存储设备,连接类型也可能是SAN、NAS 等方式,并通过FC 光纤网络、IP 以太网网络将各个物理或虚拟云平台上的主机相连,是整个资源池的基础和核心部分。重要的技术实现都在这部分,数据服务的好坏、可靠性也主要依靠这部分。主要负责统一管理下层存储层,并保证所有数据的高可靠性、统一可用性、冗余性等。建议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按照数据重要性级别进行有效分类,区分块级、应用的需求,确保核心业务的流畅、高效。

(2)根据各个业务关联特性选择合理的存放位置,防止出现性能问题或者大面积灾难的发生。

(3)按需区分性能和容量,将投资回报率有效提高。存储系统包含多协议融合、分布式技术,可以按需提高性能。

(4)根据业务容灾等级的需求选择合理的存储,根据业务的连续性需求选择合理的存储,根据业务的等级不同,综合选择双活或者同/异步复制等不同级别的数据容灾方式。

(5)存储应具备良好的横向和纵向扩展能力,在项目建设之初就应该考虑到后期资源池扩容的方式,并做好相应的性能预留。

(6)存储资源池的构建还应该充分考虑用户目前现有存储设备,新建存储资源池要求具备存储虚拟化功能,利旧用户原有存储设备作为备份、测试等次级业务使用,最大化保护用户投资。

2.2 财政网络系统

财政网络系统作为资源池的“高速公路”在体系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建议遵循几点设计原则:先进性与成熟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开放性与实用性和可维护性。因此建议具备以下功能:

(1)网络设备智能自主管理:设备自发进行状态探测并自动采取应对措施,实现诸如故障逃生、网络智能自动化管理等任务。

(2)网络服务质量自我分析能力:全部具备一种在任意两个设备之间定期或人为触发的服务质量保证测量功能,称为IP SLA。通过此功能,可在网络任意两点间报告几十种应用类型的带宽、延迟、延迟抖动、丢弃率和Netfl ow 流统计,实现直观的网络运行状况的全面汇报,设备还能依此进行基于QoS 的路由。

(3)成熟的运维管理自动化平台:需具备运维管理自动化平台,可以免去烦琐的定制开发而实现现成的自动化运维管理。

文章来源:《信息记录材料》 网址: http://www.xxjlcl.cn/qikandaodu/2021/0428/1659.html

上一篇:关于涉密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保密管理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信息流通服务的创新型

信息记录材料投稿 | 信息记录材料编辑部| 信息记录材料版面费 | 信息记录材料论文发表 | 信息记录材料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信息记录材料》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